知识就是力量
近日,日本海岸发现了4头搁浅的鲸鱼。近年来鲸类搁浅的事件频发,我们不得不追问:本该在海中自在遨游的温柔巨兽,为什么要以如此悲壮的方式“逃离”自己的家园呢?海洋发生了哪些不为我们所知的改变呢?
鲸、海豚和鼠海豚统称为鲸类动物,全球现存约90个物种。它们处于海洋食物链的顶端,是海洋环境健康的指示物种,也是开展海洋保护工作的旗舰物种,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意义非凡。它们的种群数量、时空分布模式和遗传多样性,能够反映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。
每年都会有数千只鲸类搁浅在世界各地的海滩上,澳大利亚、新西兰等多国都发生过大规模鲸类搁浅事件。近一年来,中国沿海地区也接连发生多起活鲸个体或集体搁浅事件,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。
鲸鱼搁浅事件
鲸类搁浅的原因众说纷纭,其中包括自身因素(导航功能衰退、老龄化、疲劳、疾病、社群活动等)或外部因素(自然环境类:太阳活动导致地磁变化、气候变化、地震、风暴、海岸线地形结构和捕食者追猎等;人类活动类:渔业生产、海洋垃圾、有毒污染物和急性水体噪声暴露等)。
齿鲸使用高频声呐进行回声定位,高度依赖发声和听觉能力进行探测、导航、定位、捕食、通信等重要的生命活动。当回声定位系统发生紊乱或受到损伤时,齿鲸可能无法顺利导航而最终搁浅。
相比而言,须鲸会使用有层次结构的低频声音与同伴进行联络,其发声原理也与齿鲸不同。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专家统计了中国沿海近70年的鲸类搁浅数据,其中,齿鲸和须鲸各占搁浅记录总数的90%和10%,须鲸几乎全部是单一个体搁浅,而部分海豚是集体搁浅。
瓜头鲸通常生活在远洋深水区,不属于近岸物种,它们的群发性搁浅不禁令人深思。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专家采用无损伤听觉电生理技术,对2021年7月6日搁浅后被救护的一头瓜头鲸的听觉能力进行了测试,并绘制了听力图谱,最终发现它出现了严重的听觉损伤,丧失了回声定位功能,很容易在茫茫大海里迷失方向。
海洋原本就有自己的声音,包括海洋生物发出的声音,如海豚用低频的哨叫声来交流,用高频的回声定位信号来探测导航等;还有地震海啸、打雷下雨,甚至起风时引起的水面波涛和声音。有了人类活动后,海洋里的声音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。
水体噪声污染让鲸类迷失方向,找不到回家的路,搁浅在干涸的沙滩。
如果人类能约束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,就能减少对鲸类的打扰,让它们活跃在无限生机的蔚蓝之境,回归安静、舒适的家园吧。
责任编辑|赵青云 张欣瑶(实习)
运营编辑|赵青云
质量审核 | 王维嘉 李雅欣
图文来源 | 《知识就是力量》杂志《搁浅的鲸类听到了什么?》,撰撰文 / 陈宇维(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),原文有删改,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。
知识就是力量
现订购2025年
《知识就是力量》杂志
定价360元
把一整年的知识抱回家!
杠杆配资哪家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